【什么是危急值】在医疗实践中,"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概念。它指的是某些实验室或检查结果异常严重,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需要立即采取临床干预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通常超出了正常范围的极限,提示医生必须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理。
危急值的设定基于临床经验和医学指南,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因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
一、危急值的基本概念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或检查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的数值。 |
目的 | 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关注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
应用场景 | 常见于急诊、ICU、手术室等高风险环境。 |
涉及项目 | 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影像学等多类检查。 |
二、常见的危急值项目及参考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检查项目及其可能的危急值范围: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危急值范围 | 临床意义 |
血钾 | 3.5-5.5 mmol/L | <2.5 或 >6.5 mmol/L | 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风险 |
血糖 | 4.0-7.0 mmol/L | <2.8 或 >22.2 mmol/L | 昏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休克 |
血钙 | 2.1-2.6 mmol/L | <1.5 或 >3.5 mmol/L | 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肾功能损害 |
白细胞计数 | 4.0-10.0 ×10⁹/L | <2.0 或 >30.0 ×10⁹/L | 感染、免疫抑制或血液系统疾病 |
血红蛋白 | 115-150 g/L | <70 g/L | 贫血、失血、溶血 |
凝血酶原时间(PT) | 11-13.5 秒 | >25 秒 | 凝血障碍、出血风险 |
心肌酶(如CK-MB) | 0-5 ng/mL | >10 ng/mL | 心肌梗死可能 |
心电图(如ST段改变) | 正常窦性心律 | ST段抬高或压低 | 心肌缺血、心梗可能 |
三、危急值的处理流程
1. 发现危急值:由检验科或影像科人员发现异常数据。
2. 确认信息:核对患者信息、检查项目、数值是否准确。
3. 通知临床医生:通过电话、信息系统等方式第一时间告知主管医生。
4. 紧急处理: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处理、复查或转诊。
5. 记录与反馈: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处理过程,并进行后续跟踪。
四、危急值的意义
危急值不仅是医学技术的体现,更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它帮助医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识别潜在的致命风险,从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因此,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
“危急值”是医疗工作中一种重要的预警机制,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危及生命的异常指标。通过对危急值的快速识别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