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常识 >

什么是外周血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李睿纭Vita

什么是外周血】外周血是指人体血液中除骨髓以外的循环血液,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它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最常被检测的血液样本之一,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多种疾病的发展情况。

一、外周血的基本组成

外周血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成分 功能 占比
红细胞 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约45%
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 约1%
血小板 参与凝血和止血 约0.1%
血浆 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废物等 约54%

二、外周血的主要功能

1. 运输功能:红细胞携带氧气至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

2. 免疫防御:白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或产生抗体来对抗感染。

3. 凝血与止血:血小板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以防止失血。

4. 维持内环境稳定: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渗透压和体温等功能,保持机体正常运作。

三、外周血的检测意义

外周血常规检查是医生判断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常见检测项目包括:

- 血红蛋白(Hb):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

- 红细胞计数(RBC):评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

- 白细胞计数(WBC):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 血小板计数(PLT):监测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 血细胞比容(HCT):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的体积比例。

四、外周血的采集与保存

外周血通常通过静脉采血获取,常用抗凝剂如EDTA或肝素,以防止血液凝固。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温度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五、总结

外周血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种细胞和液体成分,具有运输、免疫、凝血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对外周血的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