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简称AFL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在接近分娩时。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对孕妇和胎儿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妊娠急性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以肝脏细胞内异常堆积大量脂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属于一种特殊的妊娠相关肝病,多发于妊娠中晚期,尤其是第三次或第四次妊娠的女性中更为常见。该病的发生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症状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妊娠不适。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 恶心、呕吐:尤其是持续性的恶心和呕吐,可能伴随食欲下降。
- 右上腹疼痛:常表现为肝脏区域的不适或疼痛。
- 黄疸:皮肤和眼白出现发黄现象,提示肝功能受损。
- 乏力、精神萎靡: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精神状态差。
- 高血压、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子痫前期的表现。
三、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病因
目前,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如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酶缺陷。
- 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可能影响脂肪代谢。
- 营养不良或代谢异常:长期饮食不均衡或营养缺乏也可能诱发此病。
- 免疫反应异常:有研究认为,妊娠期间的免疫系统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病过程。
四、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诊断
由于妊娠急性脂肪肝症状与其他妊娠期肝病(如HELLP综合征)相似,因此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 影像学检查:B超或CT可发现肝脏脂肪浸润。
-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必要时可通过肝活检明确诊断。
五、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治疗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原则是尽早终止妊娠,因为只有通过分娩才能有效缓解病情。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
- 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胎儿状况。
- 控制血压和预防子痫。
- 补充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六、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预后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肝功能可在产后逐渐恢复。然而,若延误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导致肝功能衰竭、凝血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七、如何预防妊娠急性脂肪肝?
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措施,但以下建议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 定期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肝功能和身体状况。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糖饮食。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 注意休息和情绪调节,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结语
妊娠急性脂肪肝虽然少见,但其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可能对母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孕妇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得到科学合理的诊疗。通过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