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指的是腹膜(覆盖在腹部内壁和内脏表面的一层薄膜)发生急性炎症。这种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引起,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一、病因与诱因
急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包括:
-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胃肠道穿孔(如胃溃疡穿孔、阑尾炎穿孔),导致肠内容物外溢,引发感染。
- 外伤: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或穿透性损伤,可能造成内脏破裂,引发腹膜炎。
- 手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后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
- 其他疾病:如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如输卵管炎、盆腔炎)、胆囊炎、胰腺炎等也可能继发腹膜炎。
二、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 剧烈腹痛:疼痛多从原发病部位开始,随后扩散至全腹,常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
- 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按压腹部时疼痛加剧,松手时疼痛感更明显。
- 肌紧张:腹部肌肉因保护性收缩而变得僵硬。
- 发热:体温升高,伴随寒战。
-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
- 休克: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
三、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急性腹膜炎:
- 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B超或CT扫描,可发现腹腔积液、器官穿孔等情况。
- 腹腔穿刺:抽取腹腔液体进行化验,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
四、治疗原则
急性腹膜炎属于急症,需及时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2. 手术治疗:对于有穿孔、脓肿或坏死组织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清除病灶。
3. 支持治疗:包括补液、止痛、营养支持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 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等,缓解患者不适。
五、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腹膜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 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如阑尾炎、胃溃疡)。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或感染。
- 避免腹部外伤,注意安全防护。
- 腹部手术后密切观察,防止感染发生。
六、预后情况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
总结:急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部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