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及作用】血府逐瘀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该方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患及外伤后遗症等。以下是对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及其作用的总结。
一、血府逐瘀汤的组成
| 药物名称 | 用量(克) | 功效说明 |
| 当归 | 12 |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
| 川芎 | 9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 桃仁 | 9 | 破血行瘀,润肠通便 |
| 红花 | 9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 枳壳 | 6 | 行气宽中,消积导滞 |
| 桔梗 | 6 | 宣肺利咽,载药上行 |
| 牛膝 | 9 | 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
| 生地 | 12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 赤芍 | 9 | 散瘀止痛,清肝泻火 |
| 甘草 | 3 |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
| 人参 | 6(或根据病情调整) | 益气固本,增强体质 |
> 注:原方中并无“人参”,此处为现代临床常用加减配伍,可根据患者体质灵活调整。
二、血府逐瘀汤的主要作用
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核心功效,适用于以下几类病症:
1. 气滞血瘀型胸痹:如心绞痛、冠心病等,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
2. 月经不调与痛经:因血瘀导致的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以及经期腹痛。
3. 跌打损伤后遗症:如外伤后瘀血未尽,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4. 中风后遗症:用于气血瘀阻引起的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
5. 慢性疲劳综合征:因气虚血瘀导致的乏力、头晕、精神不振等。
三、使用注意事项
- 本方适用于实证、瘀证,对于虚证或出血性疾病慎用。
- 孕妇禁用,因其中部分药物具有活血动胎之功。
- 阴虚血燥者应慎用,必要时可配合滋阴养血药物。
-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四、总结
血府逐瘀汤作为中医经典的活血化瘀方剂,具有明确的组方原则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达到疏通气血、消除瘀滞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 项目 | 内容概要 |
| 方剂名称 | 血府逐瘀汤 |
| 组成 |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桔梗、牛膝、生地、赤芍、甘草等 |
| 功效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 适应症 | 胸痹、痛经、外伤、中风后遗症等 |
| 使用注意 | 实证、瘀证适用;孕妇禁用;需辨证施治 |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经验,力求提供准确、实用的信息。
以上就是【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及作用】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