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是对过敏性紫癜常用药物的总结。
一、药物分类与作用
药物类别 | 常用药物 | 作用机制 | 适用情况 |
抗组胺药 |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 | 皮肤紫癜轻度症状、瘙痒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甲泼尼龙 | 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 中重度紫癜、关节痛、腹痛、肾炎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 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 严重肾炎、反复发作患者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布洛芬、萘普生 | 减轻炎症和疼痛 | 关节肿痛、腹痛 |
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注射液 | 收缩血管,缓解过敏反应 | 急性过敏反应或严重血管性水肿 |
二、用药原则
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选择药物。
2. 短期使用激素: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
3. 监测肝肾功能:尤其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定期检查。
4. 避免诱发因素:如感染、食物过敏等,有助于减少复发。
5. 关注肾脏变化: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紫癜性肾炎,需密切观察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
三、注意事项
- 用药前应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导致错误治疗。
- 长期服药者需定期复诊,调整剂量。
- 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剂量和安全性。
-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的用药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程阶段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合理用药不仅能有效控制症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