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的病理】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主要影响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该病通常由风湿热引起,也可能因先天因素、钙化或感染导致。随着病情发展,二尖瓣开口变窄,阻碍血液正常流动,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脏功能变化和临床症状。
一、病理机制总结
二尖瓣狭窄的核心问题是瓣膜结构的异常,导致左心房血流受阻。当瓣膜开放受限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此外,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还会引起左心房扩大和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
二、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特点(表格形式)
项目 | 描述 |
病因 | 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也可由先天畸形、钙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 |
发生部位 |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区域。 |
病理变化 | 瓣膜增厚、粘连、钙化,导致瓣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加。 |
心脏结构变化 | 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可能因长期低灌注而萎缩,右心室肥厚。 |
并发症 | 心房颤动、血栓形成、肺水肿、右心衰竭、心力衰竭等。 |
影像学表现 | 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增厚、活动受限,彩色多普勒可见反向血流。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控制心率、预防血栓)、球囊扩张术、手术修复或置换瓣膜。 |
三、小结
二尖瓣狭窄是一种以瓣膜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特征,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