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额角穿刺什么意思】“侧脑室额角穿刺”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该操作通过在患者的头部特定部位穿刺进入侧脑室的额角区域,以达到引流脑脊液、减压或注射药物等目的。
一、
侧脑室额角穿刺是一种通过钻孔或穿刺方式进入侧脑室额角的技术,常用于处理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特点,是现代神经外科中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一种通过头部穿刺进入侧脑室额角的神经外科操作,用于引流脑脊液或注射药物。 |
适应症 | - 颅内压增高 - 脑积水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 -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操作部位 | 头部额叶区域,通常选择右侧额角进行穿刺。 |
操作方式 | 一般采用立体定向或定位穿刺技术,使用穿刺针进入侧脑室。 |
目的 | - 减轻颅内压力 - 引流异常液体 - 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溶栓剂等) |
优点 | - 创伤小 - 恢复快 - 可重复操作 |
风险与并发症 | - 出血 - 感染 - 脑组织损伤 - 导管移位或堵塞 |
术后护理 | - 观察生命体征 - 预防感染 - 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 |
三、注意事项
- 该操作需由专业神经外科医生执行,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如CT或MRI)。
-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
-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有严重颅内病变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操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侧脑室额角穿刺”是一项技术性强、应用广泛的神经外科操作,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