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enheim征是什么意思】一、
“oppenheim征”是医学领域中用于神经系统检查的一种体征,主要用于判断锥体束是否受损。该征象由法国神经学家Jean Martin Charcot的学生——Oppenheim提出,因此得名。
当医生用手指沿患者胫骨前缘从上向下划过时,若出现足趾背屈(即大脚趾向上翘起),而其他脚趾呈扇形展开,则提示可能存在锥体束损伤。这种现象常见于脑部或脊髓的病变,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等。
在临床诊断中,oppenheim征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在评估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Oppenheim征 |
提出者 | Jean Martin Charcot 的学生 Oppenheim |
定义 | 一种神经系统体征,用于判断锥体束是否受损 |
检查方法 | 医生用手指沿患者胫骨前缘从上向下划过 |
阳性表现 | 足趾背屈(大脚趾向上翘起),其他脚趾呈扇形展开 |
临床意义 | 提示锥体束损伤,常见于脑或脊髓病变(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
与其他体征关系 | 与Hoffmann征、Babinski征类似,均属锥体束损害的体征 |
适用范围 |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尤其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
三、注意事项:
- Oppenheim征并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在儿童或某些生理状态下(如深睡、麻醉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 正确的检查手法是确保结果准确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一临床体征,有助于更早发现神经系统异常,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