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是一种什么病】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微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同时伴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最终导致出血倾向。DIC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基础疾病或病理状态的并发症,如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产科并发症等。
DIC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及抗凝系统的失衡。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血栓形成,后期则以出血为主。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治疗则以处理原发病为主,辅以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定义 | 一种由多种基础疾病引发的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
常见病因 |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创伤、恶性肿瘤、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大手术等。 |
发病机制 | 激活凝血系统 → 广泛微血栓形成 →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 → 纤溶系统激活 → 出血倾向。 |
临床表现 | - 早期:皮肤瘀点、瘀斑、器官缺血 - 晚期:出血(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 多器官功能障碍 |
实验室检查 | - 血小板计数下降 -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 D-二聚体升高 |
诊断标准 |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常用评分系统如ISTH(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标准。 |
治疗方法 | - 原发病治疗(如控制感染、止血、清除病因) - 抗凝治疗(如肝素) - 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 支持治疗(如输血、维持血压) |
预后 | 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三、结语:
DIC是一种复杂的、进展迅速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其预警信号,并结合实验室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