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络脉的构成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重要网络。其中,“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与任脉、督脉各自分出的一条“络脉”,加上脾之大络,共同构成了十五络脉体系。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连接和调节作用。
一、十五络脉的构成总结
十五络脉由以下部分组成:
-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各一条络脉。
- 任脉有一络脉:称为“督络”或“任络”。
- 督脉有一络脉:称为“督络”或“任络”(根据文献不同可能有差异)。
- 脾之大络:称为“大包”。
因此,总共有十五络脉。
二、十五络脉构成表
序号 | 经脉名称 | 所属经络类型 | 络脉名称 | 分布部位 | 功能作用 |
1 | 手太阴肺经 | 手三阴经 | 太渊络 | 腕关节附近 | 调节肺气,通络止痛 |
2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三阳经 | 合谷络 | 手背虎口处 | 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
3 | 足阳明胃经 | 足三阳经 | 内庭络 | 足背第二、三趾间 | 健脾和胃,清热止痛 |
4 | 足太阴脾经 | 足三阴经 | 公孙络 | 足内踝前 | 健脾化湿,调和脾胃 |
5 | 手少阴心经 | 手三阴经 | 神门络 | 腕关节内侧 | 安神定志,宁心安神 |
6 | 手太阳小肠经 | 手三阳经 | 支正络 | 肘部外侧 | 清热利尿,通络止痛 |
7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三阳经 | 飞扬络 | 踝关节外侧 | 补肾益精,通络止痛 |
8 | 足少阴肾经 | 足三阴经 | 涌泉络 | 足底前部 | 补肾固本,滋阴降火 |
9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三阴经 | 内关络 | 前臂内侧 | 安神宁心,宽胸理气 |
10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三阳经 | 外关络 | 前臂外侧 | 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
11 | 足少阳胆经 | 足三阳经 | 阳陵泉络 | 膝关节外侧 | 疏肝利胆,通络止痛 |
12 | 足厥阴肝经 | 足三阴经 | 太冲络 | 足背第一、二跖骨间 | 疏肝理气,平肝潜阳 |
13 | 任脉 | 奇经八脉之一 | 任络 | 腹部中线 | 调理任脉,温补下元 |
14 | 督脉 | 奇经八脉之一 | 督络 | 脊柱后正中线 | 调理督脉,强健脊髓 |
15 | 脾之大络 | — | 大包 | 胸胁部 | 调和脾经,散结通络 |
三、总结
十五络脉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接经脉、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思想,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十五络脉的构成,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络系统的运行机制及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