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术操作流程】吸痰术是临床护理中一项常见的操作,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吸痰术操作流程的总结与归纳。
一、操作前准备
内容 | 要求 |
操作者准备 | 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洗手,戴手套 |
环境准备 | 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
用物准备 | 吸痰管、吸引器、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弯盘、听诊器等 |
患者评估 |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是否有自主咳痰能力 |
二、操作步骤
步骤 | 操作内容 |
1. 核对信息 | 确认患者身份及医嘱,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
2. 连接设备 | 将吸痰管连接至吸引器,调节负压(成人一般为0.04-0.06MPa) |
3. 湿化气道 | 如需,先给予氧气吸入或雾化吸入,以软化痰液 |
4. 插入吸痰管 | 从鼻腔或口腔缓慢插入,避免损伤黏膜,达到一定深度后关闭负压 |
5. 吸引痰液 | 打开负压,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
6. 清理管道 | 吸痰结束后,关闭负压,拔出吸痰管,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
7. 观察反应 |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 |
8. 记录操作 | 记录吸痰时间、痰液性状、患者反应等 |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说明 |
避免长时间吸痰 |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缺氧 |
严格无菌操作 | 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 |
密切观察病情 | 如出现心率加快、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操作 |
痰液粘稠时处理 | 可先进行湿化后再吸痰,提高成功率 |
操作后清理 | 使用后的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防止污染 |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
问题 | 处理方法 |
吸痰不畅 | 检查管道是否堵塞,调整负压或更换吸痰管 |
患者呛咳 | 减慢操作速度,暂停吸痰,安抚患者情绪 |
呼吸困难 | 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吸氧,必要时通知医生 |
管道脱落 | 立即重新连接,确保密封性 |
通过规范的吸痰术操作流程,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同时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