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芩是什么】黄芩,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证、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出血等症状。
黄芩在中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药效显著且应用广泛,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代研究也表明,黄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黄芩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黄芩 |
拉丁学名 |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
科属 | 唇形科 |
药用部位 | 根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肺、胆、脾、大肠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
主治 | 湿热证、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出血等 |
现代研究 | 含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慎用 |
黄芩作为一味传统中药,不仅在古代医学中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无论是作为单味药使用,还是与其他药材配伍,黄芩都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在使用时,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