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该手术通过在腰椎部位穿刺脊髓腔,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或注入药物。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低,是神经科医生常用的技术之一。
一、腰椎穿刺术概述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LP)是一种通过穿刺腰椎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以获取脑脊液(CSF)的医疗程序。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性硬化症、颅内压增高等。
二、适应症
适应症类型 | 具体应用 |
诊断目的 | 脑脊液分析(如感染、出血、肿瘤等) |
治疗目的 | 注入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麻醉剂) |
颅内压监测 | 测量脑脊液压力,评估颅内压变化 |
造影检查 | 进行脑脊液造影(如CT或MRI增强检查) |
三、禁忌症
禁忌症类型 | 具体情况 |
绝对禁忌 | 颅内占位病变(如脑肿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 |
相对禁忌 | 高颅压未明确病因、患者极度衰弱、有严重心肺疾病 |
四、操作步骤(简要)
1. 体位准备:患者侧卧位,屈颈屈膝,背部呈弓形。
2. 消毒铺巾: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3. 定位穿刺点:通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
4. 穿刺进针:使用穿刺针缓慢进针,确认进入蛛网膜下腔。
5. 采集脑脊液:收集脑脊液样本,必要时注入药物。
6. 拔针与处理:拔出穿刺针,压迫止血,覆盖敷料。
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类型 | 可能表现 |
术后头痛 | 最常见,多因脑脊液漏引起 |
出血 | 局部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
感染 | 脑膜炎或穿刺部位感染 |
神经损伤 | 罕见,可能因穿刺不当引起 |
注意事项:
- 术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生命体征。
- 术后建议平卧休息数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 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总结
腰椎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诊疗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尽管其操作相对安全,但仍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规范操作流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