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败血症】一、
新生婴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指的是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新生儿的血液系统,并在其中繁殖,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该病常见于早产儿或出生时抵抗力较弱的婴儿,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母亲分娩过程中感染、产道细菌上行感染、医院内交叉感染等。临床表现多样,如发热或体温不升、食欲差、精神萎靡、黄疸加重、呼吸困难等。诊断主要依赖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支持治疗和密切监测。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孕期保健、规范分娩操作、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新生婴儿败血症 |
定义 | 新生儿血液中存在病原微生物并引起全身性感染反应 |
高发人群 | 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力低下者 |
常见病因 | 母亲产道感染、宫内感染、医院内感染、脐部感染等 |
典型症状 | 发热/体温不升、嗜睡、拒奶、黄疸加重、呼吸困难、哭声弱等 |
诊断方法 |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培养等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如输液、供氧、营养支持) |
治疗原则 | 早期识别、经验性用药、根据药敏调整、多学科协作 |
预后情况 | 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延误可能导致脑损伤、器官衰竭等 |
预防措施 | 孕期定期检查、规范分娩、保持新生儿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
三、结语:
新生婴儿败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家长及医护人员应高度警惕其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科学的诊疗手段和良好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