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常识 >

手足口疫苗不良反应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十步读财

手足口疫苗不良反应】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尤其在婴幼儿中高发。为预防该病,我国已推广使用手足口疫苗(主要为EV71型疫苗),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然而,任何疫苗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了解这些反应有助于家长科学看待接种风险,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以下是对手足口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

一、常见不良反应总结

1. 局部反应

-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

- 多数为轻微反应,通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

2. 全身反应

- 发热:多为低热,少数人可能出现中高热。

- 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嗜睡等。

- 食欲下降、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过敏反应

-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轻度过敏反应。

- 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极为罕见,但需及时处理。

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表

不良反应类型 发生率(%) 备注说明
局部红肿/疼痛 10-20 常见且轻微
发热 5-15 多为低热
食欲不振/呕吐 3-8 多为暂时性
皮疹/瘙痒 1-3 多为轻度过敏
过敏性休克 <0.1 极其罕见,需紧急处理

三、如何应对不良反应?

1. 观察与护理

- 接种后留观30分钟,确认无异常反应再离开。

- 若出现发热,可适当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2. 及时就医

- 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过敏反应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记录与报告

- 接种后如有不适,建议记录并反馈至接种单位,便于后续跟踪与管理。

四、总结

手足口疫苗总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家长在接种前应充分了解疫苗信息,接种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接种疫苗带来的保护远大于潜在的风险。科学接种、合理应对,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方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