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纵隔】纵隔是人体胸腔内一个重要的解剖区域,位于两肺之间,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以及神经等重要结构均位于其中。它不仅是胸腔内的“中央通道”,也是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部位。了解纵隔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
纵隔是位于胸腔中部的一个狭长空间,由胸骨、脊柱和两侧肋骨围成。其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并为这些结构提供支撑和通道。根据位置不同,纵隔可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而下纵隔又可进一步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在临床上,纵隔病变可能涉及肿瘤、感染、先天异常等多种情况,因此对纵隔的理解对于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纵隔结构简表
分区 | 位置 | 包含结构 | 功能 |
上纵隔 | 胸骨柄至第4胸椎水平 | 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膈神经 | 为上部大血管及神经提供通道,支持呼吸和循环系统 |
前纵隔 | 第4胸椎至第8胸椎水平 | 心包、部分心脏、胸腺(儿童) | 支持心脏,维持心包正常功能 |
中纵隔 | 第5胸椎至第8胸椎水平 | 心脏、心包、主支气管、肺动脉、奇静脉 | 为心脏及主要支气管提供空间,保障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
后纵隔 | 第8胸椎至第12胸椎水平 | 食管、胸主动脉、交感神经干、胸导管 | 支持消化道和大血管,维持神经调节功能 |
三、常见纵隔病变
- 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 纵隔感染:如结核性纵隔炎、脓肿。
- 先天性异常:如纵隔囊肿、气管食管瘘。
- 其他:如纵隔血肿、纵隔气肿等。
四、总结
纵隔虽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区域,但其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无论是从解剖学还是临床角度,理解纵隔的组成和作用都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病理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纵隔病变的性质,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