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腔内的小肠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或裂口突出到体外。这种病症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可能发生,但以婴幼儿最为常见。了解小肠疝气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
小肠疝气是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小肠部分或全部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如腹股沟、脐部等)突出到皮下形成的肿块。该病多见于儿童,尤其是男性,且容易发生嵌顿,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保守观察与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决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小肠疝气是指小肠通过腹壁薄弱处或裂口突出到体外形成的一种疾病。 |
常见部位 | 腹股沟、脐部、切口处等。 |
好发人群 | 婴幼儿(尤其是男孩)、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 |
病因 |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长期咳嗽、便秘、剧烈运动、肥胖等导致腹压升高。 |
典型症状 | 腹部或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回纳;若嵌顿则伴有疼痛、呕吐、发热等。 |
并发症 | 嵌顿性疝、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
治疗方法 | 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无嵌顿者,定期观察。 2. 手术治疗:为根本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预防措施 | 避免剧烈运动、控制慢性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负重等。 |
三、注意事项
小肠疝气虽然常见,但并非所有肿块都是疝气,建议一旦发现腹部有异常肿块,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对于婴幼儿,家长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哭闹时肿块增大”的现象,这可能是小肠疝气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