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是一种心包膜长期发炎的疾病,通常由急性心包炎未完全治愈或反复发作引起。它可能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影响心脏功能。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
慢性心包炎是指心包(包裹心脏的薄膜)长期受到炎症影响,导致其结构改变的一种疾病。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等。患者可能经历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包填塞或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治疗则根据病因采取抗炎、抗感染或手术等手段。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包长期发炎,导致结构改变的疾病。 |
常见病因 | 感染(如结核、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脏手术后、放射治疗等。 |
症状 | 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 |
并发症 | 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 |
诊断方法 | 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CT、MRI、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抗炎药物、抗生素、利尿剂、心包穿刺、手术切除心包等。 |
预后 | 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但若延误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慢性心包炎虽然不常见,但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