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无法正常进食或消化功能受限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它常用于严重疾病、手术后恢复期、肠道功能障碍或某些特殊医疗状况下的患者。
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不同,肠外营养不依赖胃肠道吸收,而是直接将营养物质注入血液循环中,确保患者在无法经口摄取足够营养时仍能维持身体代谢需求。
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成分 | 作用说明 |
葡萄糖 | 提供能量来源,维持血糖稳定 |
氨基酸 | 合成蛋白质,修复组织,维持免疫功能 |
脂肪乳剂 | 提供高能量密度,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
维生素 | 维持机体代谢功能,预防营养缺乏 |
矿物质 | 如钾、钠、钙、镁等,维持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 |
微量元素 | 如锌、铁、硒等,参与多种酶反应和生理过程 |
肠外营养的应用场景
- 严重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
- 术后恢复期:特别是大手术后暂时不能进食的患者
- 危重病人:如重症监护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 肿瘤患者:化疗或放疗期间出现严重食欲减退或吞咽困难
- 新生儿和早产儿:因肠道发育未成熟无法正常摄食
肠外营养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虽然肠外营养对许多患者至关重要,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
- 感染风险: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能引发感染
- 代谢紊乱: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失衡等
- 肝功能异常:长期输注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或脂肪肝
- 营养过剩或不足:需根据个体情况精准调整配方
因此,肠外营养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管理,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确保安全有效。
总结
肠外营养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摄取营养的患者。它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素,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控,以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肠外营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