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offmann征】Hoffmann 征是一种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常用于评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该征象由德国神经学家奥托·霍夫曼(Otto Hoffmann)于1913年首次描述,因此得名。Hoffmann 征的出现通常提示锥体束受损,常见于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等疾病。
一、
Hoffmann 征是通过轻弹患者中指指尖来诱发拇指内收反应的一种神经学检查方法。如果在刺激后拇指迅速向手掌方向弯曲,则为 Hoffmann 征阳性,表明可能存在上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此征象虽然不如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常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Hoffmann 征 |
提出者 | 奥托·霍夫曼(Otto Hoffmann) |
提出时间 | 1913年 |
定义 | 一种通过轻弹中指指尖引发拇指内收反应的神经学检查方法 |
检查方法 | 轻弹患者中指指尖,观察拇指是否内收 |
阳性表现 | 拇指迅速向掌面弯曲(内收) |
临床意义 | 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脑卒中、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等 |
与巴宾斯基征的区别 | Hoffmann 征主要反映皮质脊髓束的异常,而巴宾斯基征更多用于检查锥体束下端的损伤 |
局限性 | 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
三、注意事项
- Hoffmann 征并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在某些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 Hoffmann 征阳性,尤其是手部肌肉较松弛者。
- 临床实践中,Hoffmann 征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而非唯一依据。
综上所述,Hoffmann 征是一项简单但具有临床意义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尤其在评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