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发病原因】褥疮,又称压疮或压力性溃疡,是一种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重症患者。了解褥疮的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褥疮的主要发病原因总结
1. 持续性压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氧。
2. 摩擦力与剪切力:身体移动时与床单、衣物等发生摩擦,或因体位改变而产生的剪切力,容易损伤皮肤。
3. 潮湿环境:尿液、汗液等导致皮肤潮湿,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4.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维生素缺乏,影响皮肤修复能力。
5. 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变薄、弹性差,更容易受损。
6.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7. 神经系统障碍:如脊髓损伤、中风后遗症等,导致感觉丧失,无法及时察觉不适。
8. 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缺乏自主活动,增加了局部受压的风险。
二、褥疮发病原因对比表
原因类别 | 具体表现/机制 | 影响人群 |
持续性压迫 |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 卧床病人、术后患者 |
摩擦力与剪切力 | 身体移动时与床面摩擦,或体位变化时产生剪切力 | 病情不稳定、需频繁翻身患者 |
潮湿环境 | 尿液、汗液等使皮肤处于湿润状态,降低皮肤抵抗力 | 失禁患者、多汗体质者 |
营养不良 | 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影响皮肤修复与再生 | 营养不良、慢性病患者 |
年龄因素 | 皮肤变薄、弹性下降,易受损 | 老年患者 |
慢性疾病 | 如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修复 | 慢性病患者 |
神经系统障碍 | 感觉减退或丧失,无法感知压迫或疼痛 | 脊髓损伤、中风后遗症患者 |
活动能力下降 | 无法自主变换体位,导致局部持续受压 | 长期卧床、坐轮椅者 |
三、小结
褥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持续性压迫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此外,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护理质量也对褥疮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加强皮肤护理等措施,以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