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由于心包增厚、纤维化或钙化,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限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包失去正常的弹性,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扩张,进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心输出量。该病常由慢性炎症引起,如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后遗症等。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缩窄性心包炎 |
病因 | 慢性炎症(如结核、风湿)、外伤、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发病机制 | 心包增厚、纤维化、钙化,导致心脏舒张受限 |
常见症状 | 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腹水、肝肿大等 |
诊断方法 | 心脏超声、胸部X线、CT、MRI、心导管检查等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利尿剂、抗炎药)、心包切除术等 |
二、临床表现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 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 下肢水肿: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
- 腹水:由于肝脏淤血及门脉高压。
- 肝肿大与压痛:常见于晚期病例。
- 颈静脉怒张: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 奇脉:吸气时动脉血压下降,常见于严重病例。
三、诊断要点
1. 体格检查:
- 颈静脉怒张
-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心音低钝
- 奇脉
2. 影像学检查:
- 心脏超声:显示心包增厚、心室壁运动受限。
- 胸部X线:可能显示心影呈“三角形”或“靴形”。
- CT/MRI:可清晰显示心包的钙化和增厚情况。
3. 心导管检查:
- 可测量心房压力曲线,出现“平方根”波形,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四、治疗原则
1. 药物治疗:
- 利尿剂:减轻水肿和腹水。
- 抗炎药物:用于控制潜在的炎症过程。
- 心功能支持: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改善心功能。
2. 手术治疗:
- 心包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 手术目的是解除心包对心脏的束缚,恢复心脏正常舒张功能。
五、预后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衰竭甚至死亡。术后患者多数可恢复正常生活,但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心功能变化。
六、总结
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的慢性心包疾病,常见于有长期心包炎症史的患者。其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肝肿大等。通过影像学和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心包切除术为主。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