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中,但也有婴幼儿发病的案例。它是指阑尾(位于大肠起始部分的一个细长管状器官)因某种原因发生急性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常见诱因包括:
1. 细菌感染:肠道内的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进入阑尾,引发炎症。
2. 阑尾腔阻塞:如粪石、淋巴组织增生或异物堵塞阑尾腔,导致内容物无法排出,进而引发感染。
3. 免疫因素:某些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4. 其他因素:如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肠道功能紊乱等也可能诱发。
二、症状表现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常见的症状包括:
- 腹痛:初期多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
- 发热:体温升高,一般在38℃以上,严重时可出现高热。
- 恶心呕吐:部分患儿伴有食欲下降、呕吐现象。
- 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嗜睡、反应迟钝等。
- 局部压痛:按压右下腹时孩子会哭闹,尤其是麦氏点(阑尾位置)明显压痛。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确诊:
1.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典型体征。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或CT扫描,有助于明确阑尾是否肿胀、有无穿孔。
四、治疗方式
小儿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1. 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2.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轻症或手术前的暂时控制,不能替代手术。
3.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清洁、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感染和复发。
五、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急性阑尾炎的发生,但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风险: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肠道感染。
-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
-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如便秘、腹泻等。
-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六、注意事项
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脓肿形成,增加治疗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总之,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家长应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学会识别孩子的异常表现,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