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常识 >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蓝海音汇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肠管狭窄症”,是一种在出生时就存在的肠道发育异常疾病。这种病主要影响大肠(结肠)的一部分,导致该部分的肠道无法正常蠕动,从而引起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虽然听起来可能让人感到陌生,但其实它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道神经节细胞未能正常迁移到某些部位。这些神经节细胞是控制肠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失,就会导致相应区域的肠道变得僵硬、无法正常收缩,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问题。

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

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最常见的表现包括:

- 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胎便,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往往在出生后数天甚至更久才开始排便。

- 腹部胀气:由于肠道梗阻,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导致腹部明显膨胀。

- 呕吐:尤其是当病情较重时,可能会出现胆汁样呕吐。

- 便秘:即使有排便,也可能只是少量、稀薄或带有黏液的粪便。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何确诊先天性巨结肠?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是否患有先天性巨结肠:

1.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宝宝的腹部是否有胀气或肿块。

2. 直肠指检: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手指检查直肠是否存在狭窄或空虚感。

3.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或钡剂灌肠造影,可以帮助观察肠道结构和功能。

4. 组织活检:如果怀疑存在神经节细胞缺失,可能需要进行直肠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回肠造口术”或“巨结肠根治术”。前者主要用于缓解急性症状,后者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手段。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变的肠段,并将健康的肠道重新连接,使排便功能恢复正常。

预后与日常护理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术后还需要密切随访,确保肠道功能稳定,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或再次梗阻。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定期带孩子复诊,以确保康复顺利。

总结

先天性巨结肠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对于家长来说,了解相关知识、关注宝宝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表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