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系列检查什么】凝血系列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一项血液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这项检查对于诊断出血性疾病、监测抗凝治疗效果以及术前评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凝血系列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总结。
一、凝血系列检查主要项目
| 检查项目 | 英文缩写 | 正常参考范围(成人) | 检查目的 |
| 凝血酶原时间 | PT | 11-13.5 秒 | 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 |
| 国际标准化比值 | INR | 0.8-1.2 | 监测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效果 |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 | 25-35 秒 | 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 |
| 凝血酶时间 | TT | 12-16 秒 | 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或抗凝物质 |
| 纤维蛋白原 | FIB | 2-4 g/L | 评估纤维蛋白原含量 |
| 血小板计数 | PLT | 100-300×10⁹/L | 判断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 |
二、检查意义与适用人群
1. 出血性疾病筛查: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通过APTT和PT可初步判断。
2. 术前评估:手术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预防术中大出血。
3. 抗凝治疗监测:如使用华法林时,INR是关键指标,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4. 肝功能评估: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PT和APTT异常可能提示肝病。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通过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
三、注意事项
- 检查前应避免饮酒及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 检查前需空腹,以减少干扰因素。
- 若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检查方案。
总结
凝血系列检查是评估人体止血和凝血机制的重要手段,涵盖多个关键指标,适用于多种临床场景。通过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如需进一步分析,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和医生建议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就是【凝血系列检查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