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药】免疫抑制药:概述与分类
免疫抑制药是一类用于抑制或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某些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或控制异常的免疫应答,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和疾病进展。
由于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复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免疫抑制药分类总结
| 药物类别 | 代表药物 | 作用机制 | 常见用途 | 常见副作用 |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地塞米松 | 抑制炎症反应,抑制T细胞和B细胞活性 | 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 | 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 |
|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 环孢素、他克莫司 | 抑制T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因子产生 | 器官移植后抗排异 | 肾毒性、高血压、高钾血症 |
| 烷化剂 | 硫唑嘌呤 | 抑制DNA合成,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 自身免疫病、移植后辅助用药 | 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 |
| mTOR抑制剂 | 西罗莫司、依维莫司 | 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免疫反应 | 器官移植后抗排异 | 肺炎、高脂血症、伤口愈合延迟 |
| 抗代谢药 | 麦考酚酸酯 | 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干扰DNA合成 | 器官移植后抗排异 | 腹泻、白细胞减少 |
| 单克隆抗体 | 赛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 | 特异性靶向免疫细胞(如B细胞) |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 感染风险增加、过敏反应 |
总结
免疫抑制药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密切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合理选择和规范使用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以上就是【免疫抑制药】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