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由胆道系统梗阻和细菌感染共同引起的严重胆道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见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胆道狭窄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胆管炎症。
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Reynolds五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意识障碍及休克。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紧急胆道减压(如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以及抗感染治疗。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疾病全称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英文名称 |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 |
病因 | 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肿瘤、狭窄) + 细菌感染 |
典型症状 |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意识障碍、休克(Reynolds五联征)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 |
治疗原则 | 紧急胆道减压、抗感染、支持治疗 |
常用治疗手段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手术 |
预后 | 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可能导致死亡 |
注意事项 | 早期识别症状、避免延误治疗、控制感染源 |
三、结语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其典型表现,并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快速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应优先解除胆道梗阻,同时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患者而言,及时就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