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正常体温叫什么】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通常在 36.1℃ 至 37.2℃ 之间,不同测量方式(如口腔、耳温、腋下等)略有差异。当体温低于这个范围时,可能会被定义为“低于正常体温”。那么,低于正常体温叫什么?下面将从医学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低于正常体温的医学术语
在医学上,低于正常体温通常被称为 “低体温症”(Hypothermia) 或 “体温过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低体温症”一般指体温低于 35℃,而“体温偏低”可能指的是体温略低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病理性低体温的程度。
二、体温偏低的原因
原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生理性原因 | 睡眠状态、运动后、环境温度较低、年龄较大(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 |
病理性原因 | 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如败血症)、营养不良、严重脱水、神经系统疾病等 |
药物影响 | 使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 |
气候因素 |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
三、体温偏低的表现
症状 | 描述 |
寒冷感 | 持续感到身体发冷,尤其是四肢 |
疲劳乏力 | 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
心跳缓慢 | 心率降低,可能出现心律不齐 |
反应迟钝 | 思维变慢,动作迟缓 |
皮肤苍白 | 皮肤颜色变淡,出现青紫现象 |
四、是否需要治疗?
情况 | 是否需要治疗 |
生理性体温偏低(如睡眠或环境影响) | 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保暖即可 |
病理性体温偏低(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 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
低体温症(体温 < 35℃) | 属于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
五、如何改善体温偏低?
方法 | 说明 |
保持温暖 | 穿着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 |
均衡饮食 | 补充蛋白质和热量,增强基础代谢 |
适度运动 |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调节能力 |
定期体检 | 尤其是中老年人,定期检查甲状腺、血糖等指标 |
避免过度用药 | 特别是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
总结
“低于正常体温”在医学上通常称为“体温偏低”或“低体温症”,具体是否属于病理状态需结合体温数值、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若发现体温持续偏低,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保暖措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