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烧针剂有哪些】在儿童发热的治疗过程中,退烧针剂是一种常见的用药方式,尤其适用于高热不退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但使用针剂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以下是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小儿退烧针剂的总结,帮助家长了解相关药物及其适用情况。
一、常见小儿退烧针剂总结
药物名称 | 英文名 | 主要成分 | 作用机制 | 适应症 | 常见用法 | 注意事项 |
对乙酰氨基酚 | Paracetamol | 对乙酰氨基酚 | 解热镇痛 | 轻中度发热 | 肌注或静注 | 避免长期使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
布洛芬 | Ibuprofen | 布洛芬 | 抗炎、解热、镇痛 | 中重度发热 | 肌注或静注 | 胃肠道敏感者慎用,肾功能不全禁用 |
吲哚美辛 | Indomethacin | 吲哚美辛 | 抗炎、解热 | 高热不退、炎症性发热 | 肌注或静注 | 不宜长期使用,孕妇禁用 |
氨基比林 | Aminopyrine | 氨基比林 | 解热、镇痛 | 短期退热 | 肌注 | 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已较少使用 |
安乃近 | Analgin | 安乃近 | 解热、镇痛 | 高热急症 | 肌注 | 有引发粒细胞缺乏风险,慎用 |
复方氨基比林 | Compound Aminopyrine |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 | 解热、镇痛 | 高热、头痛 | 肌注 | 与单用氨基比林类似,需注意副作用 |
二、使用建议
1. 遵医嘱使用:小儿退烧针剂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
2. 明确病因:发热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应首先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3. 观察反应:使用后需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 避免重复用药:不同药物成分可能相似,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物,防止药物过量。
三、注意事项
- 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因此更易出现不良反应。
- 部分退烧针剂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因潜在副作用,现已逐渐被其他更安全的药物替代。
- 使用针剂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综上所述,小儿退烧针剂种类较多,选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发热程度及身体状况综合判断。家长应提高警惕,避免盲目用药,确保孩子用药安全。